《疾病與健康》1.簡述現場心肺復蘇急救的步驟和方法?常溫下,大腦缺氧4~6分鐘就可能造成無法恢復的損傷甚至死亡。當病人停止呼吸、心跳時,要馬上撥打急救電話,并及時對病人實施心肺復蘇搶救,這樣就有可能維持病人的生命。心跳、呼吸驟停的
當診斷清楚之后,立即行現場心肺復蘇術。分四步驟:
方法
A(airway):開放氣道:用前述的仰頭抬頦法
當患者發生心臟驟停的情況下,采取現場心肺復蘇術A、B、C、三大步驟: A—氣道開放。 B—人工呼吸。 C—人工循環(胸外按壓), 有條件可采取D—自動體外除顫。 而現場搶救人員,必須要規范標準進行心肺復蘇術A、B、C、D步驟搶救,才能使病人生命在
B:(breathing)用口對口人工呼吸,連續吹氣兩次,共用5秒鐘完成兩次吹氣。
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步驟1、現場環境安全,我已做好自我保護。2、判斷意識:用輕拍重喚的方法判斷傷員有無意識:拍打傷員雙肩,同時大聲呼喊“先生(女士),先生(女士),你醒醒”。3、無意識時,應高聲呼救:“這有人暈倒了,我是救護員,請這位先
C:(circulation)在捶擊后,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術
心肺復蘇術的操作步驟1、現場環境安全,我已做好自我保護。2、判斷意識:用輕拍重喚的方法判斷傷員有無意識:拍打傷員雙肩,同時大聲呼喊“先生(女士),先生(女士),你醒醒”。3、無意識時,應高聲呼救:“這有人暈倒了,我是救護員,請這位先
D:(defibrillation)在連續兩次吹氣后,完成胸前的捶擊。
心肺復蘇術是心跳、呼吸驟停和意識喪失等意外情況發生時,給予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與心臟按壓使呼吸循環重建并積極保護大腦,最終使大腦智力完全恢復。簡單地說,通過胸外按壓、口對口吹氣使猝死的病人恢復心跳、呼吸。一般來說,徒手心肺復蘇
在急診醫學的理論上,這四步并不是按照固定的順序進行的,實踐中也是如此。為了記憶方便,群眾可以按照這個順序來記。開放氣道(A)是首要的,人工呼吸(B)和胸外按壓(C)先后都可以,但操作動作必須標準。平時練習要按照要求去做,熟練之后,在應急的時候才不至于忘記要點。
心肺復蘇基本生命支持術實際上有六個大步驟: 1、評估和現場安全:急救者在確認現場安全的情況下輕拍患者的肩膀,并大聲呼喊“你還好嗎?”檢查患者是否有呼吸。 2、如發現患者無反應無呼吸,急救者應啟動EMS體系(撥打120),取來AED(如果有條件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請簡述*心肺復蘇主要步驟寫下來
評估、基礎生命支持、高級生命支持、心臟驟停后處理和長期治療。其中,是否能夠進行有效的基礎生命支持對患者百的預后至關重要。
進行基礎生命支持時,首先要判斷患者意識和頸動脈搏動情況,注意判斷過程必須在10秒鐘內完成。
其次,需對患者進行人工循環(C),現場多采用胸外按壓,其中需要對按壓部位、深度、頻率、按度壓與放松比進行嚴格控制。
再次,需要開放氣道(A),維持氣道通暢是復蘇關鍵,常用方法有仰頭舉頜法和雙下頜上提法。
接下來,要進行人工呼吸(B),簡易、有效、及時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對口人工呼吸。
最后,復蘇成功的標志為大動脈出現搏動,收縮壓維持在60mmHg以上,瞳孔縮小,發紺減退,自知主呼吸恢復,昏迷變淺。
速記小口訣:
心臟驟停很危急,脈搏意識全消失;立即實行CAB,維持循環不能停。兩臂伸直于心前,按壓深道部5厘米;保持頻率100次,按壓松開一比一。氣道開放需注意,頸椎損傷托下頜;人工呼吸不避諱,搶救生命有道德。
心肺復蘇基本生命支持術的三個基本步驟
啟動緊急醫療服務——脈搏檢查——胸外按壓。
如發現患者無反應無呼吸,急救者應啟動EMS體系(撥打120),取來AED(如果有條件),對患者實施CPR,如需要時立即進行除顫。如有多名急救者在現場,其中一名急救者按步驟進行CPR,另一名啟動 EMS體系(撥打120),取來AED(如果有條件)。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臟驟停患者時,急救者應先進行5個周期(2min)的CPR,然后撥打120啟動 EMS系統。
對于非專業急救人員,不再強調訓練其檢查脈搏,只要發現無反應的患者沒有自主呼吸就應按心搏驟停處理。對于醫務人員,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觸摸患者頸動脈以感覺有無搏動。檢查脈搏的時間不能超過10秒,如10秒內仍不能確定有無脈搏,應立即實施胸外按壓。
為了盡量減少因通氣而中斷胸外按壓,對于未建立人工氣道的*,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推薦的按壓-通氣比率為30:2。對于嬰兒和兒童,雙人CPR時可采用15:2的比率。
擴展資料:
心肺復蘇相關規定:
1、按壓有效時,每按壓一次可觸摸到頸動脈一次搏動,若中止按壓搏動亦消失,則應繼續進行胸外按壓,如果停止按壓后脈搏仍然存在,說明病人心搏已恢復。
2、復蘇有效時,可出現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變小并有對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動及四肢抽動。復蘇有效時,面色由紫紺轉e79fa5e9819331333431356131為紅潤,若變為灰白,則說明復蘇無效。
3、無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溫下持續30min以上,EMS人員到場確定患者已死亡。有EMS人員接手承擔復蘇或其他人員接替搶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心肺復蘇術
完善的心肺復蘇術包括哪些內容
1、氣道控制
(1)氣管內插管:如有條件,應盡早作氣管內插管,因氣管內插管是進行人工通氣的最好辦法,它能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氣道阻力,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減少解剖死腔,保證有效通氣量,為輸氧、加壓人工通氣、氣管內給藥等提供有利條件。
當傳統氣管內插管因各種原因發生困難時,可使用食管氣管聯合插管實施盲插,以緊急給病人供氧。
(2)環甲膜穿刺:遇有緊急喉腔阻塞而嚴重窒息的病人,沒有條件立即作氣管切開時,可行緊急環甲膜穿刺,方法為用16號粗針頭刺入環甲膜,接上“T”型管輸氧,即可達到呼吸道通暢、緩解嚴重缺氧情況。
(3)氣管切開:通過氣管切開,可保持較長期的呼吸道通暢,防止或迅速解除氣道梗阻,清除氣道分泌物,減少氣道阻力和解剖無效腔,增加有效通氣量,也便于吸痰、加壓給氧及氣管內滴藥等, 氣管切開常用于口面頸部創傷而不能行氣管內插管者。
2、呼吸支持
及時建立人工氣道和呼吸支持至關重要,為了提高動脈血氧分壓,開始一般主張吸入純氧。吸氧可通過各種面罩及各種人工氣道,以氣管內插管及機械通氣(呼吸機)最為有效。簡易呼吸器是最簡單的一種人工機械通氣方式,它是由一個橡皮囊、三通閥門、連接管和面罩組成。
在橡皮囊后面有一單向閥門,可保證橡皮囊舒張時空氣能單向進入;其側方有一氧氣入口,可自此輸氧10~15L/min,徒手擠壓橡皮囊,保持適當的頻率、深度和時間,可使吸入氣的氧濃度增至60%~80%。
3、復蘇用藥
復蘇用藥的目的在于增加腦、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糾正酸中毒和提高室顫閾值或心肌張力,以有利于除顫。復蘇用藥途經以靜脈給藥為首選,其次是氣管滴入法。氣管滴入的常用藥物有腎上腺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431336639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納洛酮及安定等。
一般以常規劑量溶于5~10ml注射用水滴入,但藥物可被氣管內分泌物稀釋或因吸收不良而需加大劑量,通常為靜脈給藥量的2~4倍。
心內注射給藥目前不主張應用,因操作不當可造成心肌或冠狀動脈撕裂、心包積血、血胸或氣胸等,如將腎上腺素等藥物注入心肌內,可導致頑固性室顫,且用藥時要中斷心臟按壓和人工呼吸,故不宜作為常規途經。
4、心臟電擊除顫
電擊除顫的操作步驟為:
①電極板涂以導電糊或墊上鹽水紗布;
②接通電源,確定非同步相放電,室顫不需麻醉;
③選擇能量水平及充電;
④按要求正確放置電極板,一塊放在胸骨右緣第2~3肋間(心底部),另一塊放在左腋前線第5~6肋間(心尖部);
⑤經再次核對監測心律,明確所有人員均未接觸病人(或病床)后,按壓放電電鈕;
⑥電擊后即進行心電監測與記錄。
擴展資料
心肺復蘇成功的標準
非專業急救者應持續CPR直至獲得AED和被EMS人員接替,或患者開始有活動,不應為了檢查循環或檢查反應有無恢復而隨意中止CPR。對于醫務人員應遵循下述心肺復蘇有效指標和終止搶救的標準。
心肺復蘇有效指標
(1)頸動脈搏動:按壓有效時,每按壓一次可觸摸到頸動脈一次搏動,若中止按壓搏動亦消失,則應繼續進行胸外按壓,如果停止按壓后脈搏仍然存在,說明病人心搏已恢復。
(2)面色(口唇):復蘇有效時,面色由紫紺轉為紅潤,若變為灰白,則說明復蘇無效。
(3)其他:復蘇有效時,可出現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變小并有對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動及四肢抽動。
終止搶救的標準
現場CPR應堅持不間斷地進行,不可輕易作出停止復蘇的決定,如符合下列條件者,現場搶救人員方可考慮終止復蘇:
(1)患者呼吸和循環已有效恢復。
(2)無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溫下持續30min以上,EMS人員到場確定患者已死亡。
(3)有EMS人員接手承擔復蘇或其他人員接替搶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心肺復蘇術
對心肺復蘇操作的有效情況如何判斷?
答:心肺復蘇術操作是否正確,主要靠平時嚴格訓練,掌握正確的方法。而在急救中判斷復蘇是否有效,可以根據以下五方面綜合考慮:瞳孔。復蘇有抄效時,可見傷員瞳孔由大變小。如瞳孔由小變大、固定、角膜混濁,則說明復蘇無效。面色。復蘇有效,可見傷員面色由紫紺轉為紅潤,如若變為灰白,則說明復蘇無效。頸動脈搏動。按壓有效時,每一次按zhidao壓可以摸到一次搏動,如若停止按壓,搏動亦消失,應繼續進行心臟按壓。如若停止按壓后,脈搏仍然跳動,則說明傷員心跳已恢復。神志。復蘇有效,可見傷員有眼球活動,睫毛反射與對光反射出現,甚至手腳開始抽動,肌張力增加。出現自主呼吸。傷員自主呼吸出現,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
心肺復蘇是什么原理?
原理:通過在口對口呼吸的同時進行胸外按壓,以維持心搏停止患者的血液循環。主要包括現場心臟復蘇和口對口吹氣。
現場心肺復蘇主要是徒手操作,在許多場合下這是唯一實用有效的辦法。傷者或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后,copy會因為肌肉松弛而阻塞咽部,可采取頭后仰,抬舉下巴或下頜,從而使舌根向上提起,呼吸道通暢。
傷者或患者呼吸停止后,首先應設法給其肺部吹人新鮮空氣。在大多數情況下,現場心肺復蘇的順序為在開放氣道下人工呼吸吹人新鮮空氣,再進行胸外按壓,知將帶有氧氣的血液運送到全身各部。
擴展資料:
心肺復蘇術實施時的注意事項:
一、人工呼吸時送氣量不宜過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脹氣。
二、胸外按壓時要確保足夠的頻率及深度,盡可能不中斷胸外按壓,每次胸外按壓后要 讓胸廓充分回彈,以保證心臟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三、口對口吹氣和胸外心臟按壓應同時進行,嚴格按吹氣和按壓的比例操作,吹氣和按壓的次數過多和過少均會影響復蘇的成敗。
四、為避免病人發生不可逆腦損傷,一旦病人出現心跳呼吸停止,要馬上做心肺復蘇。越早實施心肺復蘇,病人搶救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道科-心臟復蘇術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