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7.1前夕,小編參加了單位組織的紅色旅游參觀了地道戰(zhàn)遺址--冉莊(地道戰(zhàn)重要標志之一),展示給大家看:
材料/工具
地道戰(zhàn)遺址展廳地道
冉莊地道戰(zhàn)展廳:
走近“歷史”的一刻到了……
首先來到展廳。
聽導游講:1959年8月,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落成,聶榮臻元帥題寫了館名,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了冀中冉莊地道戰(zhàn)展廳牌匾。冉莊地道戰(zhàn)紀念館展廳占地面積980平方米,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過的鎬、鐵锨、轆轤和照明燈;民兵集合、作戰(zhàn)使用過的銅鑼、軍號、牛角號;士兵工廠制作的土、土炮、翻火子彈及使用過的工具;烈士遺物、遺詩、資料、照片、獎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1961年3月4日,冉莊地道戰(zhàn)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確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展廳出來村莊的環(huán)境:
古槐樹上的"吊鐘",街心的"石碾子地堡"等等依然存在……
地道戰(zhàn)遺址——地道
冉莊地道是在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要干線4條,長2.25千米。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還有西通東孫莊,東北通姜莊的連村地道;有向東南通隋家墳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長16千米,形成了村村相連,家家相通,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網(wǎng)。地道的出入口設計十分巧妙,有的修在屋內墻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墻根的地面,還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鍋臺、井口、面柜、織布機底下等處,偽裝得與原建筑一模一樣,使敵人很難發(fā)現(xiàn)。地道一般距地面2米,洞內高約1米~1.5米,寬約0.8米~1米,分為作戰(zhàn)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
我們只走了一個主干線就用時達2小時。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