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有人提出一個更新奇的觀點,認為月球不是地球的衛星,而是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1989年8月22日的《科技日報》載文說:“在人們的傳統認識中,還有一個地心說的頑固堡壘,一直被認為是天經地義而被保留著,這個堡壘就是:月球圍繞地球旋轉,
天文學家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在同月亮相等距離的地方,有兩個氣體云,和月亮一起在圍繞著地球運轉。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月球是質量最大的衛星,月球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月
我們的地球有一顆美麗的天然衛星——月亮。如果有人問,地球還有什么其他的衛星沒有?也許你會立刻回答:地球哪來第二個衛星,要不就是還有人造的衛星。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但并不是保衛地球的意思。 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并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航天飛機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
如果有人這樣回答:地球除了月亮和人造衛星以外,還有兩個“天然衛星”。你會覺得怎樣?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并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 1、月球簡介: 月球,俗稱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
事情是這樣:天文學家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在同月亮相等距離的地方,有兩個氣體云,和月亮一起在圍繞著地球運轉。
這個科學界還有爭議。。 傳統觀念中,人們認為“月球圍繞地球轉,是地球的衛星”。但現代天文學家的研究事實都證明月球是地球的伴星,是太陽系的第十六大行星。這一理論的證據如下: 地球與月球的直徑和質量比相差不大。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四
這兩個氣體云都在月亮軌道上,其中一個位于月亮前60度處,另一個在月亮后60度處,相距月亮都大約是40萬公里。它們正好和月亮、地球形成兩個等邊三角形。最早是在1956年10月觀測到的,1960年3月6日和4月6日還拍攝到了它們的照片。但到1961年3、4月和9月間才正式證實它們的存在,經過確定每個云狀物都是由一些大小不等的物質微粒組成,各占角直徑達幾度范圍。
我們要從天體的分類說起,我們都知道,宇宙其實很大很大,這個大的程度,使得在目前的理論框架下,我們也只能看到宇宙的一小部分,這個是直徑930億光年的可觀測宇宙??捎^測宇宙往下的一個尺度被我們叫做超星系團,超星系團當中也有大和小之分,
要觀測它們是非常困難的,只有當無月的星夜,又要在它們和太陽處于相反方向時,才能比較明亮,有可能被我們觀測到。氣體云反射的太陽光相當暗淡,即使是銀河的光輝,也會蓋過它們。觀測的條件相當苛刻,因此很難被一般人所發現。
一直以來月球有幾個特征是很多朋友的都認為它不是一個天然星球,甚至懷疑這是超級文明制造后拖運到地球軌道上來監視地球的,比如月球和地球的比例,這是太陽系衛星和行星之間最大的比例,還有就是月球一面永遠朝著地球!另外一個神奇的特性則是
這兩團奇怪的氣體云,是不是月亮的伴侶,能不能稱得上是天體呢?
地球與月球的直徑和質量比相差不大。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四分之一,月球質量是地球質量的八十分之一。 但是這個科學界還有爭議。,這個中心軌道就離地球近,地月軌道是兩者的質量中心,地球質量大于月球,兩者在太陽引力作用下,沿著共同的軌
當然,象彗星那樣由氣體組成的物體,也可以叫天體。這兩塊氣體云是不是比彗星的氣體更稀薄些呢?能不能稱得上是地球的新發現的衛星?這些問題都要天文學家們繼續作進一歩的探索。
地球不是太陽的衛星。 在天文學定義中,衛星是圍繞行星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地球是行星,月球圍繞地球周期性運行,所以月球是衛星。 而同樣地,圍繞恒星周期性運行的天體叫行星,地球圍繞太陽周期性運行,所以地球是行星。不是衛星。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月球為什么是地球的天然衛星?
月球俗稱“太陰”,是地球惟一的天然衛星,它是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星體。月球距地球平均為38.44萬千米。本身不發光,我們所見到的光是反射的太陽光。月球的半徑為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為地球的十分之一,重力為地球的六分之一,地球上100千克重的東西,在月球上還不到17千克,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如同騰云駕霧一樣。月球自轉周期和繞地球公轉周期相等,所以月球總以相同的一面向著地球。月球上無任何水和大氣,晝夜溫差很大。月球地形和地球差不多,但多有環形山分布。我們把地球上肉眼能看到的暗斑稱為“?!?,它是月球上的平原或盆地。最大的“海”叫風暴洋,面積達500萬平方千米。
月球上有很豐富的鉛、鈣、鎂等六十六種元素,很有開發價值,所以世界有的國家從1969年至今不斷飛往月球上探秘,很有可能將來人類也要居住到月球上去哩!
地球除了月球還有其他衛星嗎
沒有,月球的來歷本身就是個迷
月球被稱為地球的衛星,那么月球是如何形成的,關于月球起源之謎一直有很多種說法,月球是人類迄今為止唯一登陸過的外星星球。自從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登上了月球。雖然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但是月球起源之謎仍然無法解釋清楚。度哥網dugoogle.com這里收集了一些比較著名的關于月球起源之謎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四種說法:
第一種月球起源之謎說法被稱為俘獲說。認為月球最初是太陽系里一顆普通的小行星,在運行當中行近地球時被俘獲,從而成為地球的衛星。但這種觀點經不住推敲,因為軌道問題無法解釋。小行星從地球旁經過 時,地球的引力不足以將它俘獲,而只能略微改變其軌道。所以,該說法不足以讓人信服。
第二種月球起源之謎說法被稱為*說。認為月球最初只是地球赤道的隆起部分,在地球的飛速自轉及太陽引力的雙重影響下,月球脫離地球赤道“飛” 了出去,* 為衛星。對*說,科學家又提出了疑義,因為要讓地球的慣性離心力達到把 月球拋出去的程度是不可能的;況且,兩者的化學構造存在巨大的差別,這從 根本上否定了月球最初是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說法。
第三種月球起源之謎說法被稱為同源說。認為月球與地球同時產生于46億年前一團原始星 云。但這種說法不攻自破,同樣因為它們的化學成分有著很大的差別。
以上三種關于月球起源之謎的說法都有可信之處,但是也全都有缺陷性,于是又有人提出新的觀點,第四種關于月球起源之謎的說法,他們認為月球的形成是一顆小行星猛烈撞擊地球,擄去一*物質后的結果。 這一撞擊使地球軌道發生傾斜,被撞擊出去的物質占據了原先地球赤道的位置。
當然,這些僅僅只是又一個假說,要弄清月球的真正起源,還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
現在科學界關于月球起源之謎有一個比較統一的觀點便是,探討月球的起源有幾個問題是必須考慮的:一是成分問題,二是質量問題,三是軌道問題,四是年齡問題。對這些問題,學術界有著不同的看法,因此月球的起源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的解釋。
月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什么
月球正面有陰暗的區域和明亮的區域。這些地方都有什么了,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為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將其稱之為“?!?。著名的有云海、濕海、 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里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布的環形山,其中有一座被命名為祖沖之星,用以紀念中國的祖沖之。位于月球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千米,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迭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著地球,而背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偶爾可見外,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上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征。而當探測器運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信。不是已經登陸過月球了嗎,難道還沒有搞清楚?月球背面由于遠離地球,一直是一片不為人知的神秘地帶。根據科學觀測,月球背面布滿了巨大的隕石坑。在“阿波羅”年代的技術條件下,根本無法在月球背面著陸。更危險的是,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時,將失去和地球的無線電通訊聯系。
康諾利說,通過發射一系列探測器,美國宇航局將克服上述困難。
來源度哥世界之最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在地球上我們總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自轉的周期相等,
由題意知,在地球上我們總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為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自轉的周期相等,也就是說,以月球上的某一點為參照物,整個地球相對于月球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即看不出繞月球的轉動.又因為地球的整個位置雖然與月球之間保持不變,但地球自身在發生轉動,即總是變換著朝向月球的一面.故登上月球的航天員在月球上看地球,將看到地球只有自轉,沒有繞月球的轉動.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有人說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實在太大太重了,除非它是空心的才合理,這可能嗎?
月球的各個圈層分解主要是月震波速變化為依據,在月殼中,地震波速變化是比價平穩的,但在月幔和月殼交界處,
有些部分并不連續,而是會發生突變。這主要是月層結構發生了變化,由月殼向月幔過渡了!科學界普遍認為月球與地球一樣是實心的,這種觀點當然不是隨意的猜測,是有根據的,最明顯的就是根據地震波或者月震波來分析地球月球的內部結構月球的直徑達到了3476.28公里,在太陽系的所有衛星中質量可排第5位,如此巨大的星球會有非常大的引力,當然上面的重力也會非常巨大,如果它的直徑超過200公里,它的中心位置就會在強大的壓力下巖漿化,也就是說其地層無法承受超過100公里厚度的質量壓力。
科學界的主流觀點認為,這應該是月球表面的性質決定的,與月球內部結構沒有直接關系。從后來對月壤月巖的分析得知,月球表面比地球干燥的多,這導致月震波可以衰減的很慢。另外,撞擊的地方距離月震儀只有72公里,沖擊波不可能去了一趟月球內部再被反射回來。ASA在月球上的撞擊實驗,產生的震蕩經久不息,得出結論是月球空心!
其實NASA當時的結論是月震儀精度不高,并不能判斷月球內部的結構!將NASA的結論篡改為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是謠言的另一種模式,而這種非常具有迷惑性!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即使月震經久不息又能代表什么?月球表面干燥無比,不像地球有那么多山川河流,還有海洋等多種阻尼性質的結構,月震經久不息,地球震蕩很快結束,這不是證明了地球是實心的么
月亮那么大為什么是地球的衛星?地球的質量真的可以把月亮吸住?別的星球的衛星為什么比其本身小那么多?
月亮那么大為什么是地球的衛星?
月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在太陽系的行星-衛星質量比中的確是一個異類(原因在后面解釋)。不過,地月系的質心還在地球表面以內,所以還是可以說地月系是行星-衛星系統而不是雙星系統(后者類似于冥王星和冥衛一卡戎,后者質量是冥王星的九分之一)。
地球的質量真的可以把月亮吸???
萬有引力和質量積成正比,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和兩個天體的質量比無關,“衛星質量可能會導致主星引力吸不住”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極端狀況,兩個相同質量天體環繞共同質心運動,他們不也是相互“吸住”了么?
別的星球的衛星為什么比其本身小那么多?
這是源自衛星不同的形成原因?;鹦?、木星等等行星的袖珍衛星(相比于主星),是由于行星的引力俘獲的。對于這種形成機理,衛星的質量會比主星差很多,而且化學性質不會有什么直接關聯。但是月球和冥衛一被認為是因為撞擊濺射出的物質在軌道上重新形成的,比如月球源自太陽系形成伊始,一顆火星質量級別的天體撞擊地球所致(有天文學家計算出當時的撞擊速度應該在10km/s左右,角度在40°左右,才能形成今天的月球質量和軌道),所以月球的化學構成和上地幔是相當接近的。自然,質量比起俘獲的那些衛星不可同日而語也容易理解了。
這個正常嗎?整個宇宙有沒有其他星球的衛星有像月亮這么大的。
很正常,比如冥衛一就是比地月系更極端的例子,因為冥衛一的質量比更大,和冥王星相互潮汐鎖定,月亮還差了很多(地球的公轉周期可不是月球的公轉周期,恒星月27.32天)。還可以形而上學一下,樓主的出發點完全是行星-衛星系統,如果質量比更懸殊一點就是雙星系統了,這在宇宙中可不勝枚舉。換一個視角,自然海闊天空。
根據牛頓定律,好像太陽對月亮的引力更大吧,為什么不被太陽吸走,地球的質量和距離根本就吸不住它?
月球和地球一樣,以29.79km/s的速度環繞太陽公轉。地球引力的影響只不過讓它相對于地月系質心以1.02km/s的速度運動。月球在地月系的中運動和地月系總體的運動是疊加關系,而不是提問中隱藏著地球引力和太陽引力的對抗。
PS 提問經過仔細思考,這種精神值得鼓勵。雖然現在學識有限,作為一位普通愛好者可以為你解惑。不過,如果能夠學思兼備,問題的質量會水漲船高。總有一天會問倒愛好者,問倒科學家。那時,期待樓主在科學的世界里,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吧。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