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中國民俗文化。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中國農歷有大小月之分,所謂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臘月為小月,二十九這一天就是這一年
臘月二十九是除夕前一日,俗稱“小除夕”,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1、臘月二十三 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 2、臘月二十四 掃塵日,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后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中國一些地方,每年從
臘月二十九的第一個習俗是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面,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象,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
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中國民俗文化。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也是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也叫“調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有關
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請祖。少數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
臘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俗稱“小除夕”,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且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何為“小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
民謠稱:”二十九,去打酒“,就是去買酒的意思,因為在過去的農業社會時代,賣酒的酒家都是把酒盛在壇子里,可以零賣。打酒就是要準備祭祀和招待客人用。
按傳統,我國每年陰歷正月初元旦為"年禧",通稱"春節"。這是全民性的盛大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按習俗,一般有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訪親友;游覽先壇廟跡,進行娛樂,改善生活等活動。具體內容有臘八、掃房、祭灶、年前的市肆、除夕、元
臘月二十九還要貼道酉。道酉,是一種用黃表紙砸成的小型黃錢。長大約三寸,寬約兩寸,在下端剪成兩個燕尾形的斜尖,一共砸出九個小圓錢。再用紅紙剪一個小方塊兒,上面用金粉印上“福”字,貼在黃錢上端。老北京備年,到了臘月二十九這天會把春聯、年畫、福字、門神等張貼起來。
貼春聯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會貼的,畢竟這是中國的傳統習慣,要是如果一家人不貼春聯了,那就說明這家已經沒人了。如果有人卻不貼春聯,是會被人恥笑的。一般貼春聯都會在除夕之前貼后,所以如果是年三十除夕的話,一般年二十九就是貼好了,只不
土家族的在臘月二十九要“過趕年”。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東南沿海出征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過年,奔赴前線。士兵英勇作戰,立下了“東南戰功第一功”,后人為紀念此次出征,便將年節提前,習以為俗。土家族先民貧困,年三十日還要給富人做工,提前過年,以便同家人團圓。
臘月初九至二十二沒有什么春節風俗習慣,主要就是小孩子們買各種煙花爆竹和小玩意兒,大人們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給兒童趕作新鞋新衣。春節風俗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的。 擴展資料: 北京春節習俗: 祭灶這一民俗活動可追溯到先秦時期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什么?
中國的傳統節日共計約13個,相關習俗如下:
1、除夕(臘月最后一天)
北方人風俗大致一致,過年包餃子、蒸饃等等;而南方各地則風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湯圓、吃米飯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著諸多不同的過年風俗。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2、春節(正月初一)
守歲放鞭炮 貼春聯 拜年 吃餃子 吃香腸,臘肉 看春晚(近年來才有)。
3、元宵節(正月十五)
由于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去百病、舞龍、賞花燈、舞獅子等風俗。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將綿山改為“介山”,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全國禁動煙火,只吃冷食。后來便形成了在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5、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后)
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6、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上巳節起源于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主要習俗有祭神,齋戒,沐浴用蘭湯。
7、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8、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婦女于七夕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受西方國家的影響,中國越來越多的情侶把那天視為中國情人節。
9、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夜人們會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特別是月餅,邊吃月餅等邊在庭院賞月。
10、重陽節(農歷:九月九)
重陽節就是人們敬老愛老、思念雙親、渴望團圓的日子。除此之外還有登高、吃重陽糕、賞菊并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陽酒等習俗。
11、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
農歷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來,有的地方,“燒寒衣”的習俗,就有了一些變遷,不再燒寒衣,而是“燒包袱”人們把許多冥紙封在一個紙袋之中,寫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應稱呼,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無寒衣之實。人們認為冥間和陽間一樣,有錢就可以買到許多東西。
12、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13、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后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參考資料: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的民間傳統節日
中國是具有悠久農業歷史的國家,她的民間傳統節日亦主要與農業節氣有關。
例如:一月一,是為春,百物復蘇。二月二,龍抬頭,也就是播種節,民間講究吃炒豆子。 三月三,看祖先,(清明節)。四月四,鳳擺尾,也就是青苗節,意指五谷出苗,似鳳擺尾,民間講究吃韭菜合子。五月五,是端五,現在的說法是紀念屈原,實際上是紀念五谷收割,民間講究用粽葉包米謝河神。六月六,逛廟會,農事已結。七月七,鵲橋仙,沒有農活的日子,也就是找對象的日子。八月十五,月兒圓,找好對象該結婚的日子。九月九,要登高,民間講究攀高意指來年更好(也有另一中說法,是避邪)。 十月一,送冬衣,民間講究上墳添土。 臘月八,吃鍋巴,意指已近年更,來春還早,要節約,民間講究喝五谷雜粥。 ....
我是憑著記憶寫的,可能有不準確的地方,僅供你參考。
有關于對眾志成城的思考和認識的作文?
關于春節的風俗習慣還有很多很多,它既是傳統節日,也是傳統文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陣陣鞭炮聲響起,迎來了我盼望已久的春節。早上,吃完飯,爸爸媽媽要帶我去拜訪親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時,媽媽看見了衣服上的商標還在,于是拿來剪刀正要剪時,我連忙叫住:“媽媽,過年時不能用剪刀,免得惹來口舌之爭。”媽媽恍然大悟,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標。
晚上,媽媽請大伯、叔叔兩家人來我家吃飯,晚餐可豐盛啦,雞、鴨、魚、肉等擺滿了餐桌,飯后,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媽媽叫我幫助把垃圾倒
了,我搖了搖頭,媽媽有點生氣地說:“長大了一歲,你倒是變懶了。”我連忙解釋道:“媽媽,過年時,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財運倒了。”叔叔、大伯們大笑起
來,說我的年紀雖小,學問卻很多。媽媽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還多。”我聽后,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過年的習俗還不止這些,還有:大年初一不掃地,怕把財運掃走;不倒水,以免把財運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風俗。
編輯于 2016-03-18
心理醫生在哪看「精神心理」
合肥軍海醫院「精神心理」,專科誠信...
免費咨詢-更多詳情;
合肥軍海醫院廣告
天貓電器城-美的tr中央空調價格,超值包郵,閃電到家!
關注足不出戶的人也在看
買美的tr中央空調價格,上「天貓電器城 」節能省電更放心,足不出戶,送貨..
3c.tmall.com廣告
1條評論
別白看,評論幾句再走~
順事未而行贊
真的是阜陽的風俗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僅剩100萬份】【新東方】免費小初高直播課,領完截止
關于春節習俗的作文,【新東方】為全國中小學用戶免費提供100萬份全科能力提升直播課,數量有限,先到先得,領完截止!
廣告2019-11-08
阜陽的春節習俗作文600
在阜陽,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們稱這一天為春節,俗稱陰歷年。春節來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意味著新一輪的播種,意味著我們又要長大一歲,意味著大地萬物復蘇。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的宅門貼上了春聯,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通常要貼福,必須倒著貼,簡稱福到了。有的人在墻上貼年畫;有的心靈手巧的人剪著窗花……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開始除舊迎新……傳說,這個年是對人非常不吉利的,年一來就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就萬物生長,鮮花遍地,這個年到底怎樣趕走呢?那怎樣才能讓人們過上幸福生活呢?人們就用炮竹趕走了年,因為年怕紅色,這樣人們就能過上幸福生活了。春節到了,這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大家一起吃個團圓飯,多溫馨呀!南方的習俗是吃年糕,因為他們想要節節升高,讓我們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節到了,男女老少都穿著新衣,長輩要給晚輩紅包。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來買年貨,春節這喜慶的氣氛,不僅洋溢在歡樂家中,并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獅子,有的在放鞭炮,還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這里華燈滿城,友人滿城,真是熱鬧非凡!春節到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了
221贊·1,220瀏覽2017-04-12
寫一個關于春節習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作文一: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有很多傳統的習俗,比如貼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 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鞭炮,掃塵,年畫,拜年等。 貼春聯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可以趕走邪靈,帶來美好的明天。 作文二:春節習俗 為什么到了春節我們都要放鞭炮,貼春聯呢? 原來,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當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來吃掉無辜的人們。因此,每當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都跑到了別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襲擊。 有一年,一位老人來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這么可憐,就給了他一些吃的,并說:“老人家,您快去別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會把你吃掉的。”老人說:“只要你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就幫你把年給趕走。”就這樣,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給留了下來。 到了晚上,一陣陣吼叫聲從遠處傳了過來。“啊!啊!”老婆婆說:“老人家,‘年’來了,我們怎么辦?”老人不緊不慢地說:“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說著,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飯來。隨即,灶堂里發出了噼哩啪啦的聲音,傳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來。年回頭又看見灶堂里的火光,又聽見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聲,嚇得大驚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這時,老婆婆才知道“年怕響聲,怕火光,怕紅顏色”。 從此,中國人家家戶戶在春節的時候都要放鞭炮,貼紅紙,做好吃的。 貼紅紙太單調。有人就在紅紙上畫點東西、寫點字。慢慢地,大家在紅紙上寫上各種心里話,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話,漸漸地就形成了現在的春聯。 作文三: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鞭炮聲聲,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經回到自己的家鄉過大年了。 我們買了新春聯與煙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將舊春聯撕了下來,又把新春聯貼了上去,我剛準備貼上新春聯,就被媽媽阻止了,她說:“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擺正了一點往上貼,媽媽急著喊著:“不對不對,不是這樣的”。說完,她就倒著春聯往上一貼,我哈哈大笑:“媽媽,你犯胡涂了。春聯貼反了”。媽媽嚴肅地說:“不要亂說話,福倒著貼,代表福到了”。我這才恍然大悟。就這樣,除舊迎新的任務搞定了。 我與哥哥各拿著一根煙花爆竹點了打火機,突然“嘶”的一聲,煙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著,煙花爆竹出現了噼嚦,每過20秒,煙花上的顏色就會變煥,當最后一個顏色出現時,我不禁感嘆:“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鞭炮就往家外走,顯然,他是要去放鞭炮了,到了指定燃放點,爸爸用打火機在點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遠遠的,鞭炮“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這個新年真美好啊! 作文四:春節習俗——放鞭炮 春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響聲,所以人們便有了放鞭炮的習俗。 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媽媽對我說:“想不想去放鞭炮啊?這次你來點鞭炮好不好?”,我滿口答應,過年放鞭炮可是最令我興奮的事。可是讓我自己來點,還是把我嚇壞了,因為,看大人點我都覺得怕,老是躲得遠遠的。不過,我還是鼓起勇氣對自己說,試一試吧。 找個空地放好鞭炮后,我手拿著打火機,顫顫巍巍地走了過去,哆哆嗦嗦地打起了火,點著導火線,一聽到哧哧的聲音,我撒腿就跑,跑得比兔子還快,聽到一聲震耳的爆竹聲響,我回頭看到自己點燃的煙火鞭炮,沖上天空,變成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五彩繽紛的,我歡快地活蹦亂跳。 放鞭炮是已經傳承了幾千年的習俗了,“爆竹聲中一歲除”,蘊含著文化的元素,喜慶的色彩,不過為了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還是要少放點鞭炮哦! 作文五: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春節習俗_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貼春聯 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春節習俗_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節習俗_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20xx年春節的到來。
1091贊·48,533瀏覽2019-04-09
安徽阜陽市過年有什么習俗啊?
安徽過年習俗 (1)安徽過春節俗稱過年,節日氣氛濃厚,無論家人在何處,都要在除夕前趕回家與親人團聚。 (2)除夕的年夜飯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皖北人吃餃子,皖中和皖南人則在吃飯前要放鞭炮、貼春聯、祭祖。祭祖儀式相當講究,先上菜,菜要10碟,必須有雞有魚。 (3)吃飯之前,長輩要用紅紙包錢給每個孩子,稱為“壓歲錢”。飯后,全家人圍在一起,邊吃瓜子、花生、糖果邊聊天,看著中央臺的《春節聯歡晚會》直到天明,這就是“守歲”。 (4)年初一清早起床后,開門要放鞭炮,祭天地,有的地方稱接門神。家人團拜,互相祝賀,吃棗、栗、茶葉、雞蛋、長壽面,然后出門向其他長輩們拜年。 (5)初一這天不能掃地,茶水也要倒在專備的盆中,不潑出門,意思是不把財氣掃(潑)出去。這天一般不勞動,因而有“趕忙三十夜,清閑初一朝”的說法。
134贊·1,624瀏覽
安陽春節習俗作文400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的愿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是為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現在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很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115贊·1,725瀏覽2017-04-11
有關春節習俗的作文四百字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于過春節了。 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里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彩,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說:“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著新年的來到! 大年初一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 大年十五是春節的*,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 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春節,我也漸漸長大了……
155贊·1,078瀏覽2017-01-15
天貓電器城-美的tr中央空調價格 ...
買美的tr中央空調價格 ,上「天貓電器城 」節能省電更放心,足不出戶,送貨..
3c.tmall.com廣告
定頻空調變頻空調有啥區別-高效制...
定頻空調變頻空調有啥區別-京東空調大牌齊聚,高效制冷暖,節能靜音,時尚..
m.jd.com廣告
01:02
怎么在春節聚會上成為最閃耀的星?
逛吃攻略·14播放
海底金字塔和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有關系嗎?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金字塔,或多或少也都對金字塔有所了解吧。金字塔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其數量眾多
11條回答·95人在看
比劉強東大5歲的丈母娘,為什么不反對劉強東和章澤天的婚姻?
如果反對有用的話,這些年也就不會因為父母反對而導致婚沒有結成的例子逐年減少。所以就有了一句話,‘反對
39條回答·22,354人在看
“追夢者”定于兩年內首飛,人類將再回航天飛機時代
2011 年 7 月 21 日美國東部時間 21 日晨 5 時 57 分,“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 為美國跨越 30 年、135 次飛行的航天飛機時代畫上了終止符。
83人在看
北緯30度,這條緯線到底隱藏了什么秘密?
從地理布局來看,沿著北緯30°線,既有地球山脈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又有海底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世界幾
10條回答
查看全部2個回答
室內除甲醛一般需要多少錢?南通 除甲醛多少錢 2019除甲醛治理價格
最近38分鐘前有人申請相關服務
除甲醛多少錢,專業除甲醛項目,成功...
免費咨詢-更多詳情;
vimansi.com廣告
甲醛清除多少錢 簡單幾步除掉..
甲醛清除多少錢 試了很多方法,后面還是選擇了這種方法,簡單幾步就能去除..
wj.hongyi4.cn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阜陽的春節習俗作文600
在阜陽,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此,人們稱這一天為春節,俗稱陰歷年。春節來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意味著新一輪的播種,意味著我們又要長大一歲,意味著大地萬物復蘇。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的宅門貼上了春聯,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通常要貼福,必須倒著貼,簡稱福到了。有的人在墻上貼年畫;有的心靈手巧的人剪著窗花……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開始除舊迎新……傳說,這個年是對人非常不吉利的,年一來就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就萬物生長,鮮花遍地,這個年到底怎樣趕走呢?那怎樣才能讓人們過上幸福生活呢?人們就用炮竹趕走了年,因為年怕紅色,這樣人們就能過上幸福生活了。春節到了,這是個歡樂祥和的日子,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日子。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大家一起吃個團圓飯,多溫馨呀!南方的習俗是吃年糕,因為他們想要節節升高,讓我們共同迎接新生活吧!春節到了,男女老少都穿著新衣,長輩要給晚輩紅包。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來買年貨,春節這喜慶的氣氛,不僅洋溢在歡樂家中,并且洋溢在大街小巷,有的在舞獅子,有的在放鞭炮,還有的在扭秧歌…… 放眼望去,這里華燈滿城,友人滿城,真是熱鬧非凡!春節到了,新的一年即將開始了
246 瀏覽12482017-04-12
安徽春節習俗作文400字(六年級)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春節,因為春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于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里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衛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里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著誰在新的一年里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后,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527 瀏覽36302016-03-08
寫一個關于春節習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作文一: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有很多傳統的習俗,比如貼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 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鞭炮,掃塵,年畫,拜年等。 貼春聯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可以趕走邪靈,帶來美好的明天。 作文二:春節習俗 為什么到了春節我們都要放鞭炮,貼春聯呢? 原來,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當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來吃掉無辜的人們。因此,每當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都跑到了別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襲擊。 有一年,一位老人來到了村里,一位老婆婆看他這么可憐,就給了他一些吃的,并說:“老人家,您快去別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會把你吃掉的。”老人說:“只要你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就幫你把年給趕走。”就這樣,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給留了下來。 到了晚上,一陣陣吼叫聲從遠處傳了過來。“啊!啊!”老婆婆說:“老人家,‘年’來了,我們怎么辦?”老人不緊不慢地說:“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說著,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飯來。隨即,灶堂里發出了噼哩啪啦的聲音,傳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來。年回頭又看見灶堂里的火光,又聽見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聲,嚇得大驚失色,便逃回到了山里。這時,老婆婆才知道“年怕響聲,怕火光,怕紅顏色”。 從此,中國人家家戶戶在春節的時候都要放鞭炮,貼紅紙,做好吃的。 貼紅紙太單調。有人就在紅紙上畫點東西、寫點字。慢慢地,大家在紅紙上寫上各種心里話,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話,漸漸地就形成了現在的春聯。 作文三: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鞭炮聲聲,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經回到自己的家鄉過大年了。 我們買了新春聯與煙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將舊春聯撕了下來,又把新春聯貼了上去,我剛準備貼上新春聯,就被媽媽阻止了,她說:“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擺正了一點往上貼,媽媽急著喊著:“不對不對,不是這樣的”。說完,她就倒著春聯往上一貼,我哈哈大笑:“媽媽,你犯胡涂了。春聯貼反了”。媽媽嚴肅地說:“不要亂說話,福倒著貼,代表福到了”。我這才恍然大悟。就這樣,除舊迎新的任務搞定了。 我與哥哥各拿著一根煙花爆竹點了打火機,突然“嘶”的一聲,煙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著,煙花爆竹出現了噼嚦,每過20秒,煙花上的顏色就會變煥,當最后一個顏色出現時,我不禁感嘆:“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鞭炮就往家外走,顯然,他是要去放鞭炮了,到了指定燃放點,爸爸用打火機在點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遠遠的,鞭炮“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這個新年真美好啊! 作文四:春節習俗——放鞭炮 春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響聲,所以人們便有了放鞭炮的習俗。 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媽媽對我說:“想不想去放鞭炮啊?這次你來點鞭炮好不好?”,我滿口答應,過年放鞭炮可是最令我興奮的事。可是讓我自己來點,還是把我嚇壞了,因為,看大人點我都覺得怕,老是躲得遠遠的。不過,我還是鼓起勇氣對自己說,試一試吧。 找個空地放好鞭炮后,我手拿著打火機,顫顫巍巍地走了過去,哆哆嗦嗦地打起了火,點著導火線,一聽到哧哧的聲音,我撒腿就跑,跑得比兔子還快,聽到一聲震耳的爆竹聲響,我回頭看到自己點燃的煙火鞭炮,沖上天空,變成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五彩繽紛的,我歡快地活蹦亂跳。 放鞭炮是已經傳承了幾千年的習俗了,“爆竹聲中一歲除”,蘊含著文化的元素,喜慶的色彩,不過為了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還是要少放點鞭炮哦! 作文五: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春節習俗_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貼春聯 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愿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春節習俗_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節習俗_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20xx年春節的到來。
1125 瀏覽487472019-04-09
介紹漢族過年的風俗習慣的作文400字
臘月二十三祭灶神 臘月二十三進入年關,除了祭灶外,各家還要備酒做飯,放鞭炮,民間又稱“過小年”。 臘月二十四掃塵 這天要年終大掃除,民間俗稱“掃塵”,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臘月二十五糊窗戶 前一天打掃完,這天就該糊窗戶,現在多數人家沒有糊窗戶的必要,但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臘月二十六割年肉 民間流傳這一天要“割年肉”,也就是開始置辦年貨了。 臘月二十七洗晦氣 這天開始民間講究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按照傳統習俗,每家每戶一定要蒸上幾鍋饅頭。發面和蒸饅頭的習俗,取來年發大財、日子過得蒸蒸日上的好彩頭。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于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臘月三十守歲 臘月的最后一天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等,又稱年三十、大年三十。這一天,人們送舊迎新的主要活動都集中在這一天進行。主要有一是響(放鞭炮),二是紅(貼春聯),三是火(點燈守歲)。除了吃年夜飯,最重要的是“守歲”至次日凌晨。 正月初一吃餃子 正月初一家家吃餃子,吃餃子寓意為招財進寶,新年發財。 正月初二祭財神 這天天亮前民間有祭財神的習俗,以求一年財源茂盛,衣食有余。 正月初三走初三 這天是女婿給岳父拜年的日子,俗稱走初三。又有民俗說初三是谷的生日,禁忌在這天吃米飯,否則會傷谷沒米吃。 正月初四查戶口 俗傳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全家人必須人人在崗,接受核查。 正月初五送窮 各家要掃除垃圾,投之門外,表示送走貧窮,祝新年豐收富足。 正月初六開市 這一天各城市店鋪開市恢復營業。 正月初七人日 人日又稱為人勝節,它起源于先秦時期古老的占卜術。人們要在這天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形,制作成叫“人勝”的裝飾品互相贈送。有些地方這一天要吃春餅。 正月初八祭星 傳說正月初八是天上諸星下界的日子,普通百姓在院內向北設案,要焚香禮拜,祈求豐年和平安。 正月初九天公誕 玉皇大帝是道教所尊奉的下臨萬民的天神,俗傳正月初九為其生日。這天,信奉者要去道觀中齋天。 正月初十石不動 相傳正月初十為石頭生日,這天要在大石頭前燒香祭拜
臘月二十九(小除夕)有什么習俗
年謠云:“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神碼。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
到了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于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
后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老北京風俗——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準備主食了,發面,在過去沒有速效發教粉,普通面它不容易擱, 發面不愛壞, 于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面 ,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棗花就是蒸帶棗的,這些帶餡的。
按著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老北京人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由于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炸與炸(四聲)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年菜中的蒸食除了饅頭外,還有另外一些面食。金世宗后裔完顏佐賢在《康熙遺俗軼事飾物考》中列出的滿族年菜中的蒸食就有:蒸饅頭、蒸喜、蒸花卷、蒸棗泥方圃、蒸豆沙圓包、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等等。春節時候的饅頭,上面都要用胭脂點上紅點,以示吉慶。現在由于沒有那么多的禁忌,春節期間想要吃饅頭,隨時可以買到。
人們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順順利利,于是就刻意將那些聽起來諧音不和諧的事給一一避開。雖說這發面蒸饅頭的事有點麻煩,但是還有不少人仍然愿意堅守這老輩傳下來的年文化。 這就是臘月二十九的習俗。
臘月二十到臘月三十每天的民俗稱謂怎么講?
1、臘月二十三,是小年。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祭灶是這天最重要的活動。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為了能讓灶王爺美言幾句,要供奉糖瓜等貢品,吃人家的嘴短,不好講壞話。小年祭灶,家家戶戶就真正進入過年的氣氛了。
2、臘月二十四是迎春日。
按早年間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農歷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著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這一習俗充分寄托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愿望和辭舊迎新的強烈祈求。
3、臘月二十五是千燈節。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因,是當地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后,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于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4、臘月二十六別稱“燉豬肉”。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比較窮苦,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看來在過去的人們眼中,“硬菜”才是年夜飯的最高境界。
5、臘月二十七是前夕。
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采購。“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6、臘月二十八是“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臘月二十六、二十七要準備好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了。除了發面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7、臘月二十九是小除夕。
二十八發完面,二十九自然就要用來蒸饅頭。蒸饅頭在過去不是隨隨便便做的,而是要精心準備,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鄉親鄰居交換的。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有講究。
除了蒸饅頭以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民俗,那就是“上墳請祖上大供”。對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
8、臘月三十,除夕。
農歷年的最后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在這天家人團聚,親朋見面,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過年習俗完整版 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