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體的特點: 1、觀點鮮明,思想內容深刻。人類歷史發展的歷程看出,越是在最早的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們越是喜歡用樸實生動、簡潔易懂的對話語錄體來闡述他們的教育思想、呈現著他們的研究成果、表達著他們對教育的理解。 這種用平實、
語錄指對自己或他人言語的記錄或摘錄,是用語錄寫成的文體。
語錄體 中國文體。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彩,不講篇章結構,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系,故稱之為語錄體。先秦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論語》及宋
語錄體著作主要源于傳道授業及學術討論的如實記錄,最初來源于記錄孔子教學的《論語》。
語錄體和對話文體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
語錄體的一般特點是語句簡短,多用問答形式,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避俚俗,能用簡潔的對話刻畫出人物的性格風貌,并講解清楚事理的是非曲直。
中國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基本簡介:《論語》: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南宋時,朱熹將它與
另外,語錄體不講篇幅或段落之間在時間內容上的必然聯系,采取點悟式的話語表達方式,不作長篇大論的引申發揮,具有一種精練簡約、片言百意的表達效果。
《論語》《論語》是一部我國最早的語錄體的散文集, 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弟子寫成。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
盡管歷經諸多朝代的變遷和形態的演變,語錄體散文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魅力。
中國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范疇——禮,認識方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語錄體散文是什么意思?
就是通過摘錄、采集對話或言語而形成的散文。這種散文形式使用較普遍,如《論語》、《傳習錄》、《古尊宿語錄》、柏拉圖文集的大部分等。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什么這部著作是什么家經典,這是記錄什么的一部著作,孔孑被稱為什么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語錄體著作是《論語》,這部著作是儒家學派的經典,這是記錄孔子及其*的言行的一部著作,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歷八月廿七~農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市夏邑縣)貴族。
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擴展資料:
早年好學。
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葬于防。叔梁紇死后,顏征在失去庇佑,為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埠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孔子長大后,亦不得不為生活做許多粗活。孔子后來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雖然家庭貧困,但孔子仍然勤奮好學。幼年的孔子常將祭祀用的禮器(俎豆)擺設起來,練習行禮演禮,作為一種游戲。孔子長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鄉人稱其為“長人”。季氏曾饗士,孔子也前去,但為季氏家臣陽虎所絀,于是孔子返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孔子 (儒家學派創始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論語 (中國儒家經典)
我國第一部語錄體儒家經典是什么?
論語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論語以語錄體和什么體為主
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
《論語》:首創 “語錄體”。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及再傳*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 。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論語是語錄體和什么體?
筆記體。
這是介于隨筆和小說之間的一種文體。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