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字讀音為: xì 部首:阝 筆畫:8 五筆:QDCB 釋義: 1.縫隙;裂縫:墻~。門~。云~。 2.(地區、時間)空閑:~地??铡?。農~(農閑)。 3.漏洞;機會:無~可乘。 4.(感情上的)裂痕:嫌~。有~。 5.古地名。 6.隔閡。 7.小恙,不舒適。
郄字的讀音:這個漢字有兩種讀音,既可以讀作qiè,與確切的切同音;也可以讀作xì,與空隙的隙同音。
1、郄:讀作qiè 姓,郄姓(注:江蘇省東??h"郄"作為姓氏也讀kè)。 姓,郄姓(注:山東省青州市、昌樂縣、內蒙古、山西 "郄"作為姓氏讀qí)。 2、郄:讀作xì 古同“郤”,也作“隙”。 部首:阝 筆畫:8 擴展資料: 出處: 1、出自姬姓,以封地為姓
郄字的意思:當讀作qiè 的時候,表示姓,郄姓,但是江蘇省東海縣“郄”作為姓氏也讀kè,而山東省青州市、昌樂縣、內蒙古、山西 “郄”作為姓氏讀qí。
有兩種讀法:1、郄(qiè)姓,郄姓(注:江蘇省東??h"郄"作為姓氏也讀kè)。 姓,郄姓(注:山東省青州市、內蒙古、山西 "郄"作為姓氏讀qí)。 2、郄(xì)古同“郤”,也作“隙”,修郄。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采納!
郄字的意思:而讀作xì 時,同“郤”,也作“隙”,表示空隙;縫隙。例如《素問》中有記載“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除此以外,郄還可以表示古地名,如《集韻》中“郤,地名。晉大夫叔虎邑。或作郄”。
【郄】音: xì . (1) (同“郤”。也作“隙”)。(2) 空隙;裂縫。郄,同隙。 陰郄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位于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主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等疾玻
郄字的應用:郄字在古漢語中使用較多,如郄(qiè)詵(shēn)丹桂,亦作“郄桂”、“郄詵枝”。晉郄詵舉賢良對策為天下一,自視為“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王,后喻科舉及第。
郄(xì)。 所謂“解仇斗郄”,就是解決斗爭問題?!敖獬稹笔钦{解兩個弱小者的不和;“斗郄”則是使兩個強大對手相斗的策略。 中文名 解仇斗郄 解釋 解決斗爭問題 處處 《中經》 類型 詞語 強大的對手相斗時,得勝的一方,夸大其功業,虛張聲勢,讓他
郄字的應用:但在當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已經幾乎沒有什么應用場景了,更多的時候用于人的姓氏。
郄 開放分類: 字典 郄 qie 姓氏名,四聲QIE,各地有不同讀音。 (形聲。從邑,谷(què)聲。本義:晉國大夫叔虎的封地。在今山西沁水下游一帶) 同本義 [Xi,a fief] 郄,晉大夫叔虎邑也。——《說文》 郄鄉在河內?!堵曨悺?又如:郄詵丹桂(亦作“郄桂”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郄門穴的"郄"念什么讀音
“郄門穴”的“郄”的拼音:xì ;部首:阝。
筆順:ノ丶一ノフ丶フ丨。
【基本釋義】
郄 [xì]
1、(同“郤”。也作“隙”)
2、空隙,裂縫
郄,同隙?!墩滞ā?/p>
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端貑枴?/p>
3、古地名
郤,地名。晉大夫 叔虎邑。或作郄?!都崱?/p>
參考資料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郄門,陰郄,巨闕,膻中的讀音
郄【xì】門穴郄門穴位手厥陰心包經郄穴。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郄門穴有寧心,理氣,活血的功效。
陰郄【xì】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位于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在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深層為指深屈??;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主治心痛,驚悸,骨蒸盜汗,吐血、衄血,暴喑等疾病。操作方法為直刺0.3~0.5寸。
巨闕[jù quē] 穴,出《傷寒論·平脈法》。屬任脈。心之募穴。本穴位處胸腹交接處的凹陷部位,任脈上、下二部皆無氣血傳至本穴,穴內氣血為來自胸腹上部的天部濕熱水氣,此氣因其熱,既不能升又不能降,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本穴如同巨大的空缺一般將外部的水氣聚集,故名巨闕。巨缺名意與巨闕同。
膻中穴 (dànzhōngxué )(RN17)是人體的穴位,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的主治病癥為:*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郄字怎么讀
1、郄(qiè),姓。郄姓在不同的地方還有地方發音,如在江蘇東??h的郄姓讀”kè“,在山東省青州市、昌樂縣、內蒙古、山西 "郄"作為姓氏讀”qí“。
2、郄(xì),音”隙“,古同”郤“。
郄這個字怎么讀?
多音字追答百度一下
郄
拼音:[qiè,xì]
部首:阝
釋義:[qiè]姓。
[xì]古同“郤”,姓。
“郄門”“陰郄”“巨闕”“膻中”的讀音分別是什么?
郄門(xī mēn) 陰郄(yīn xī) 巨厥(jù jué) 膻中(dān zhōng)
郄門:郄,孔隙也。門,出入的門戶也。郄門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曲澤穴傳來的溫熱經水,行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經的體內經脈,故名郄門。
陰郄:手少陰心經穴。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手少陰心經的郄穴。
巨厥:巨闕穴,出《脈經》。屬任脈。心之募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一說在臍上6.5寸(《針灸甲乙經》)。
膻中:膻中,穴位名稱,膻,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熱后的熱燥之氣。中,與外相對,指穴內。膻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膻中穴位于*,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至本穴后進一步吸熱脹散而變化熱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味一般,故名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