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們在水中悠閑自得地游來游去、棲息繁衍。可是一旦離開了水,它們就無法生存了,這是什么原因? 這是由魚類特殊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所決定的。動物的生存都需要氧氣,魚兒生活在水中,也要進行呼吸。魚兒雖然也有鼻孔,但是它和口腔不相通,
這主要是由魚兒自身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所決定的。由于魚類的呼吸器官是鰓,而水的密度大于空氣,因此,只有在水中,魚的鰓片、鰓絲和鰓小片才能得以完全張開。通過擴大鰓和水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攝取水中溶解氧的機會獲取更多氧氣。一旦離開了水,鰓片表面的水分很快便被蒸發掉,此時,魚兒就失去了攝取氧氣的能力而無法生存。所以,魚兒要生活在水里。
正確。 魚生活在水里。魚,作主語,生活在水里做句子的謂語。就類似于我活在人世間。因此,這個句子我認為是正確的。 魚在水下四處游動,其主要目的就是覓食,因為這是它們賴以生存的唯一手段,魚又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著水溫變化而變化,所
我們時常會看到魚兒不停地“喝水、吐泡”,這其實就是魚在進行呼吸。當水從口腔進入,經過鰓腔由鰓孔排出,在鰓絲上進行氣體交換,從而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以維持生命。
大家不知道魚為什么會游泳?生活在水里吧?現在我就講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說明其中的原因。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的所有動物都生活在陸地上,大家都接受上天這樣的安排,覺得生活自由自在,輕松快樂。時間過得很快,突然有一天,一只勇敢的小金魚跑
魚兒一旦離開了水,它的鰓片、鰓絲和鰓小片就會黏糊糊的貼合在一起,它只能依靠鰓的外表和空氣接觸,從而獲取空氣中的氧氣,而這些微量的氧氣遠遠不足以支撐魚兒的生存。同時,魚兒的“鰓式呼吸法”所吸收的是溶于水中的氧,一旦離開了水,鰓片表面的水分很快便被蒸發掉,此時,魚兒就失去了攝取氧氣的能力。
魚類以水為家,在水里來去自如、浮沉隨意。魚為什么能生活在水里?它們靠什么來調節自己在水中的行動?它們如何感受水中的世界?魚身上為什么會長滿鱗片,這些鱗片又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并非所有的魚類都無法離開水,比如肺魚。肺魚,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有著一個結構類似于肺的鰾。對于絕大部分魚類而言,鰾是用來幫助魚兒在水中上沉下浮,維持軀體平衡的。而對于肺魚而言,它的鰾卻有著神奇的功能,因為它不但可以用來平衡身體,還可以將它當作肺來使用,所以它的鰾也被稱之為“原始肺”。也就是說,肺魚除了用鰓呼吸外,也能通過“原始肺”進行呼吸,而且,它在離開水之后,能存活很長一段時間。
魚的形態結構特點和生理特點是和水中生活相適應的.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是:①鯽魚的體色是背深腹淺的保護色,不容易被水域上下的敵害發現;②身體呈梭形,可以減少魚在水中運動的阻力;③體表覆蓋鱗片,既有保護作用,又減少水的阻力;④魚體兩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魚在水里怎么跳躍?
魚在水里跳躍是魚自身為了生存而產生的本能反應。
原因:
1、覓食:食物是生存的必備要素,魚兒們因而開發出獨特的捕食技能。發現獵物后,兇殘的大鯊魚飛箭似地沖向獵物,成功捕捉后便借著慣性高高躍出水面,而口中的獵物在落入水中之前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76539就由于缺氧而喪失活力。
2、自保:魚兒在水中遭遇追殺時,為了自保,有些魚會跳躍到水面上,從而迷惑敵人,隱藏蹤跡,重新進入水中,往往可以改變逃生路徑,爭取逃生時間。
3、吸引異性:在魚類生活中,雄性嬉鬧活潑是吸引異性的一種方式。對于齒鯨、海豚、虎鯨和白鯨等群居類型的魚類來說,雄性魚跳出水面又鉆進水中,在水面激起波瀾,更多的原因是為了吸引雌性。
擴展資料:
魚類的生活形形色色,大部分魚類要么在淡水中生活,要么在海水中生活,只有不到10%的魚類一部分時間在海洋中度過,另一部分時間在淡水中度過,它們在兩種生境中來回遷徙,稱之為洄游。
如果在海洋中生長但需要去淡水中繁殖稱為溯河洄游(如中華鱘),如果在淡水中生長但需要去海洋中繁殖稱為降河洄游(如花鰻鱺)。
如果肥育和繁殖的遷徙發生在河湖之間,就稱之為半洄游性魚類,一般是在湖泊中肥育,在河流中產卵(如四大家魚)。還有一些魚類的生活限于河流的干支流,只進行相對較短距離的遷徙。
為什么鯉魚和鯽魚生活在水里的最底層,而草魚卻生活在水里的最上層嗎?
1.鯽魚是雜食性魚,但成魚主要以植物性食料為主。因為植物性飼料在水體中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采食的面廣。維管束水草的莖,葉,芽和果實是鯽魚愛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鯽魚最能獲得各種豐富的營養物質。硅藻和一些狀藻類也是鯽魚的食物,小蝦,蚯蚓,幼螺,昆蟲等它們也很愛吃。
鯽魚采食時間,依季節不同而不同。春季為采食旺季,晝夜均在不斷地采食;夏季采食時間為早,晚和夜間;秋季全天采食;冬季則在中午前后采食。
生活在江河流動水里的鯽魚,喜歡群集而行。有時順水,有時逆水,到水草豐茂的淺灘,河灣,溝汊,蘆葦叢中尋食,產卵;遇到水流緩慢或靜止不動,具有豐富餌料的場所,它們就暫棲息下來。
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庫中的鯽魚,也是擇食而居。尤其在較淺的水生植物叢生地,更是它們的集中地,即使到了冬季,它們貪戀草根,多數也不游到無草的深水處過冬。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鯽魚,它們是遇流即行,無流即止,擇食而居。冬季多潛入水底深處越冬。
2. 鯉魚又叫鯉拐子、黃河鯉魚等,種類繁多。體形呈紡錘形,側扁,吻長而堅硬;眼小鱗大,有兩對須;尾鰭下部為紅色,體側兩面近金*,背部鰭硬刺,微黑。屬大型淡水魚種之一。分布范圍廣,江河、湖泊、水庫、溝塘,到處都有它的蹤跡,是我國淡水魚中產量最高的魚種,也是垂釣的主要對象。
(1)屬底層魚。棲息于水域的松軟底層和水草叢生處,喜歡在有腐殖質的泥層中尋找食物。早晚風平浪靜時,也常到岸邊淺水區游弋覓食。
(2)食性雜,葷素皆吃,以葷為主。幼魚期主要吃浮游生物,成魚則以底棲動物為主要食物。小魚、小蝦、紅蟲、俎蟲、螺肉、水蚯蚓以及藻類果實等,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尤其喜吃紅蚯蚓和薯類,對有香味的甜面餌特別感興趣。隨著氣候和水溫的變化,其攝食口味也會發生某些改變,有時有明顯的選擇性。鯉魚的吻部長而堅,伸縮性強,吃餌常常翻泥打洞,有點像豬拱食,并隨之泛起氣泡。在魚塘抽水干枯后,可以看到塘底和岸邊那無數的圓形坑窩和孔洞,便是鯉魚所為。
(3)喜弱光,喜活水。鯉魚喜歡在水色比較暗褐、透明度較低的水域中生活,陰天時比晴天時活躍。特別喜歡在有新水注入的流水口處游弋和覓食。
(4)機警聰明。鯉魚較比其他魚類要聰明機警得多,素有“鬼子鯉”之稱。鯉魚上釣后,為逃避“滅頂之災”,會使出渾身解數與人對抗。如在水底原地不動“打樁”。躲進障礙物或草叢之中等等,有時甚至能夠制造某種假象來迷惑你。鯉魚膽小,一有動靜便立即逃竄。
3,草魚又叫草完、草棒、原魚,體長亞圓形,后部側扁,色青黃,頭寬平,吻微頓,口端位,無須。咽頭梳形,兩行利齒,善咬草莖,是一種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它的腸子較長,是體長的四五倍。草魚是我國淡水養殖的主要品種之一,多與鰱、鳙、鯉魚混養,經濟效益顯著。江河、湖泊和水庫中的野生草魚,數量也相當可觀,它們原本是池塘中魚,因漲水從塘中跑出,定居于自然水域而繁衍后代,成為野生魚種。
(1)草魚屬中下層魚。通常在初春和深秋多在中下層活動,夏秋季節常常游至中上層覓食。在最熱和最冷時候,躲進水的深處棲息;溫度正常時到處游動,不過白天活動較少,夜間多游到水上層和岸邊覓食。草魚性情活潑,游速似箭;也喜群游e68a84e8a2ad7a6431333332623866,水中被淹沒的淺灘和水草區,常有草魚的蹤跡。
(2)典型的草食性魚類。以水域中及岸邊的草性植物為主食,兼吃人工飼料。攝食量相當大。特別愛吃苦草莖葉、黑藻、青草、嫩葦芯、南瓜花、浮萍和菜葉;對人工投放的混合飼料:酒糟、菜子餅、番薯、面團、米飯粒等,也都喜歡吃;對葷餌中的田螺、幼蚌、活蚯蚓、活蝦、青螞蚌、螻蛄、蟋蟀、油葫蘆、牛糞蟲等也很感興趣;饑餓時,就連蘆葦葉和樹葉都吃。
(3)食欲與水溫及水質有關。水溫在25℃~30℃時,其攝食量最大,日攝食量可達體重的40%左右;水溫在25℃時停止攝食。草魚適應能力很強,在0℃~38℃的溫度范圍內都能生存。但要求水質清瘦,肥水不適宜草魚生或活。
(4)生長發育快,每年春夏之交產卵,當年魚可長到500~1000克,三冬齡魚體重可達3000克。在江河湖泊和等自然水域中,幾千克重的大草魚很平常,最大個體可達40多千克,是一種大型淡水經濟魚類。
魚為什么會游?為什么能在水里那么久?
魚靠腮呼吸.魚的腮,只適合在從水里吸收氧氣,而對空氣中的氧氣不能吸收,還是就是魚的形狀更適合水中的生活。它的身體表面覆蓋鱗片,保護身體,鱗片表面又一層粘液,游泳時能減少水的阻力。還有就是它的身體兩側有一行側線,側線和神經相連,主要是測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在它的體內還長有魚鰾,通過周整鰾內的空氣容量,在水里就能自由自在的上zd下沉浮了。
魚在水里為什么游不起來
通常所指的熱帶魚,一般都出生于熱帶水域。但在接近熱帶和與之交界處的南北*帶水域之內,凡是有觀賞價值的魚類品種,也都歸入了熱帶魚的范疇。所以,熱帶魚的分布還應該包括部分*帶地區。
熱帶魚,實際上是養魚愛好者為區別于其他觀賞魚類(如金魚、錦鯉等),而將熱帶、*帶等地特有的這部分觀賞魚類統稱為熱帶魚。原生熱帶魚生活在江河、溪流、湖沼等淡水水域中。熱帶魚的出產地,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中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其中,以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系出產的種類最多、形態最美,如被譽為熱帶魚中的皇后——神仙魚,以及價格昂貴的龍魚等,就出生在那里。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國家,熱帶魚的種類也很多,例如小巧艷麗的麗麗魚、憨態可掬的接吻魚等。在我國的廣東、廣西、云南等省的南部、也有很漂亮的觀賞魚類,如廣州的白云金絲魚、西雙版納的藍星魚、南寧的菩薩魚(叉尾斗魚)等。
魚病防治
一、魚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一)水質、水溫要符合所飼養熱帶魚的要求: 一般是:
1.放養密度適當。2.勤排污、除糞、換水和清洗濾棉,必要時洗砂,徹底清箱。 3.換水時,新、老水的溫差不要超過5度。晝夜溫差大時,也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溫過分升降。
(二)保證飼料質量,投喂定時定量: 1.飼料質量不僅關系到魚的生長發育,而且關系到體色是否艷麗。 2.根據魚體的大小、攝食和生長情況,定時定量投喂。不要隨意多投、少投、更不要幾天不投。
(三)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 換水、撈魚時要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撈網離水即用手遮蓋魚網,然后移動。換水時避免水流沖擊魚體。
(四)外部帶入病原體: 餌料、水草、病魚用過的工具和新購入的魚都有可能帶入病原體。因此,在購買時要注意觀查。
二、魚病發生時采取的措施
(一)注意觀察,及時發現病魚: 一般病魚常離群緩游,浮于水面或靠邊角獨處,反應遲鈍。有的急躁、速游、旋轉,或擦 碰池底箱璧。體色暗淡無光或變色、發白、發烏,皮膚充血、粘液多、脫鱗、魚鰭殘損 或舒展無力,透明的鰭葉發白。看病魚的排糞情況與健康魚有什么不同,*處是否異常紅腫或有粘液流出。
(二)隔離處理病魚: 病魚是傳染源,發現病魚立即撈出,隔離檢查,及早確診。
(三)容器和工具消毒: 發病魚的水體、池、箱、使用的工具都可能是傳染源,要消毒處理。如果帶魚消毒,要遵守藥液使用濃度的要求,并注意觀察,防止發生意外。
三、幾種主要魚病
(一)細菌性*病: 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發炎充血;脫鱗;鰭基充血,鰭端爛蝕,鰭條間組織破壞;腮蓋和 上下額常出現紅斑,腮蓋表皮有時爛掉,露出腮蓋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231626237病魚游動緩慢,常獨處水面,不久死去。可選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療。
(二)爛鰭病: 魚鰭破損變色無光澤,爛處有異物,或透明的鰭葉發白,白色逐漸擴大。嚴重時魚鰭殘缺或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熱帶魚鰭薄。可選用食鹽、抗生素等治療。
(三)腮病: 一種是被細菌侵蝕腮絲,病魚行動遲緩,食欲不振,體色暗淡無光澤,頭部發烏,腮絲 發白,最后出現腐爛脫落;腮蓋骨表皮充血發炎,嚴重時也發生腐爛,露出透明的腮蓋骨。另有一種是被寄生蟲引起的腮病,有細菌侵蝕腮絲類似癥狀,如腮絲發白、破壞、粘液增多,腮蓋半張等。寄生蟲有車輪蟲、指環蟲、口絲蟲、斜管蟲、三代蟲等。細菌性爛腮病用呋喃西林治療。寄生蟲病用高錳酸鉀、*、食鹽等治療。
(四)棉口病又名爛嘴病: 病魚口周圍吻部長著白色棉花狀菌絲如絨,也稱白嘴病。病魚難以攝食,游動緩慢無力,以至死亡。要及時治療處理。用青霉素或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魚。
(五)鱗立病又名豎鱗病、松鱗病: 病魚鱗片張開似松果,鱗片基部水腫充血,嚴重時鰭基充滿半透明或含血液體,后期魚腹膨大,失去平衡,不久死亡。一般流行于水溫底的季節或短時間內水溫多變時。老齡魚,虎皮魚易患此病。可選用食鹽、呋喃西林、抗生素等治療。患處涂抹皮炎平有較好效果。
(六)水霉病又名白毛病: 水霉病從魚體的傷口侵入,開始寄生于表皮,逐漸深入肌肉,吸取魚體營養,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絲(肉眼可見棉絮狀)。病魚常利用缸璧、石砂或水草摩擦患處,最后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早春晚秋都易流行。碰傷凍傷的幼魚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魚卵也易寄生。可選用食鹽、孔雀石綠等治療。
(七)錨頭蟲病又名針蟲病、鐵錨蟲病: 魚體頭部鉆入魚的皮膚肌肉,魚蟲象短針樣掛在魚體上,拔下蟲體,可見鐵錨樣頭部。患部發炎紅腫,出現紅斑、壞死,易被病菌侵入。病魚急躁不安,食欲減弱,消瘦。錨頭蟲在水溫15~33度時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長,易寄生于個體較大的魚體。可選用敵百蟲、高錳酸鉀治療。
(八)鲺病: 魚鲺形似臭蟲,灰綠色略透明,清晰可見。魚鲺在魚體爬行叮咬,使魚急躁不安急游或擦璧;魚鲺寄生于一側,可使魚失去平衡。4~8月流行,流行地區很廣。可選用敵白蟲、*等治療。也可把耐低溫的魚放入冷水,魚鲺受驚離開魚體,而后換水養魚。
魚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什么
一水里呼吸,二身體浮況自如。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