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流動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領域一直在探索提高支付賬戶的活躍度,第三方支付投身到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著資金期限錯配的風險因素,一旦貨幣市場出現大的波動,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擠兌,進而引發流動性風險。
第二,技術風險。
計算機病毒可通過互聯網快速擴散與傳染。此外,計算機操作系統本身就存在漏洞,且層出不窮,這就給利用互聯網竊取別人隱私的黑客提供了溫床。當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投資或融資業務時,也就將個人信息及資產暴露于互聯網風險之前。
第三,信息泄露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一大基礎是在大數據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個人交易數據的敏感信息很容易被廣泛收集,對客戶賬戶安全和個人信息的保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目前客戶的信息數據丟失出現了不少案例,交易平臺并沒有在傳輸、存儲、使用、銷毀等方面建立個人隱私保護的完整機制,加大了信息泄露的風險。
第四,信用風險。
由于網上“刷信用”“刷評價”的行為仍然大量存在,網絡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會受到影響。另外,部分互聯網平臺缺乏長期的數據積累,風險計量模型的科學性也有待驗證。所以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信息不對稱依舊存在。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增加,近年來也發生了大量平臺卷款跑路的風險事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